唱腔如陈酿 舞美似清茶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5-10-20   
    “经典名戏,就是百看不厌。5年前就看过陈健骊编排的芭蕾版《风雪夜归人》,很受震撼。这次评剧版的新作品不知还会有何精彩之处。”10月15日晚,北京市丰台区居民陈先生和几个戏迷朋友早早等候在中国剧院门口,准备一起观看黑龙江省评剧艺术中心创排的大型现代评剧《风雪夜归人》。
    青年学生、中年夫妇、外国嘉宾……早在演出开场前15分钟,整个剧场内已座无虚席。“少年看戏不知愁,老年看戏泪双流,古今多少伤心事,台前台后演不休。”伴随悠扬哀婉的音乐响起,大幕缓缓拉开,观众开始全神贯注于舞台。
    漫天飞雪、洁白素服,人物形象空灵清朗,整体氛围如梦如幻。“这受贿的在,行贿的能没眼力见儿吗?”“玉春,我不再演戏了,以后会很穷。但我活得快活、自由!是你救了我!”……舞台上,一句句震撼人心的对白,瞬间将观众带入剧中的情境。
    观众聚焦舞台的神情和经久不息的掌声,让该剧总导演陈健骊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评剧《风雪夜归人》改编自著名学者、戏剧家吴祖光创作于1942年的同名话剧,上演后曾风靡一时。半个多世纪以来,它先后被改编成影视剧、粤剧、芭蕾舞剧、话剧等多种表现形式,久演不衰,成为中国戏剧舞台艺术的经典代表作之一。
    早在2010年,由陈健骊执导的芭蕾舞剧《风雪夜归人》就荣获文华大奖。此番她率评剧团队精心创排该剧,注重寻求新的突破。“一是全剧编排紧凑、节奏加快,力求不给观众带来杂冗乏味之感。二是反对大制作,淡化声、光、电效应,提倡轻车简从的舞台规模,注重回归文学本体和内心表达,留给观众欣赏艺术的自由空间。”陈健骊表示,《风雪夜归人》的舞台呈现方式应该是一杯清茶,没有任何矫揉造作的成分,剧中人物的形象设计不分主次角色,不界定好人坏人,让观众依据自己的理解去感悟人生真谛。
    “唯美、清新、诗情画意。这些元素在我们以往创排的大戏当中很少见。”在黑龙江省评剧艺术中心演出一团党委书记齐彦章看来,评剧唱腔比较上口、接地气,而这一特色有助于该剧走进观众内心深处、引发共鸣,将该剧突出思想性的本质彰显出来,“《风雪夜归人》的故事虽然发生在70多年前,却折射出当下很多引人深思的现实问题。其实这就是一种时代感的表达。”陈健骊说:“为什么选择改编成评剧,又放在黑龙江省评剧艺术中心?这一部吴祖光的经典剧作,评剧‘新派’创始人新凤霞在16岁时就演过女主角玉春。黑龙江省评剧艺术中心有‘新派’传人王向阳,她是梅花奖获得者,其声音甜美,完全可以胜任玉春的角色。”
    “借问灵山多少路,十万八千有余零……”舞台之上,沈阳京剧院言派传人、文武老生名家常东饰演一代京剧名伶魏莲生,精湛的表演引发全场观众热烈喝彩。由京剧老生来担纲评剧小生在业内并不多见,谈到这种跨界的“冒险”行为,常东感受颇深:“事实上,京剧和评剧的唱腔差别很大,作出这种尝试也是对自己极大的挑战,这体现了导演陈健骊独到的眼力和对戏曲跨界跨行巧妙结合的尝试。剧中人物魏莲生是京剧演员,也就是说要用评剧腔演出京剧范儿。这种戏里戏外人物角色互换的做法,恰恰让我的京剧背景起到了奇妙的作用,使我对人物的理解更深。”
    当晚演出结束后,观众纷纷涌向后台,与主演王向阳、常东合影留念,还有观众喊出了“常东唱评剧更好听”。然而在陈健骊眼中,该剧还可以达到更好的排演效果:“其实每次演出,我都会尽力去寻找新的完善点。文艺工作者应当坚持自己独特的舞台风格,对自己的创作思路时常加以肯定,但同时又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否定,实现新的提升。自我肯定和否定的结合,才是打造艺术精品的关键。”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开云在线注册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