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兴客家采茶剧团演出《三山国王传奇》
广东省木偶艺术剧院有限公司演出《哪吒》
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演出《白马飞飞》
纸风车剧团演出《小口袋》
厦门市民立小学演出高甲戏《管甫迎亲》
厦门金莲陞高甲剧团演出《大稻埕》
艺术节简介
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创办于2004年,由中华文化联谊会、厦门市人民政府和福建省文化厅共同举办,厦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厦门市中华文化联谊会、福建省闽台文化交流中心和厦门市两岸交流协会承办,每年一届,迄今已连续成功举办11届,成为两岸交流艺术、畅叙友情的重要平台和品牌项目。
艺术节包含艺术展演、学术研讨、工作坊、展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两岸艺术家和广大民众的广泛参与。2004年至2015年,民间艺术节参演团队共161团次。其中,台湾82团次,大陆79团次。历届应邀参加艺术节演出交流的两岸团队人员共约8500人次。观摩演出和参加交流活动的两岸市民观众和艺术爱好者近20万人次。
今年,艺术节邀请9个台湾演出团队,10个大陆演出团队,以及北京、上海、福州、厦门和台湾的专家学者和艺术教育骨干教师等共约850人参加各项演出和学术交流活动。
艺术节特点和亮点
在历届艺术节所取得的成果基础上,本届艺术节在活动内容和交流形式等方面讲求实效,力求创新,展现了新亮点,实现了新突破。
(一)主题鲜明,意义重大。“青少年与传统艺术”这一艺术节主题,高度契合中央提出的关于加强两岸青少年交流的精神和要求。艺术节面向青少年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为两岸青少年务实对接、真诚沟通和友好合作搭建了新平台,开辟了新天地。
(二)发展戏曲,促进交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精神,秉承繁荣两岸民间艺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办节宗旨,发挥戏曲在两岸文化交流中的独特优势,组织一批优秀戏曲剧(节)目集中展演,邀请众多专家参与学术研讨,在友好互动中实现戏曲传承发展与促进两岸交流的有机结合。
(三)关注教育,面向未来。以关注民族文化传承和国民艺术素质的提升为出发点,开展两岸校际合作。厦门和台湾两地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师生齐聚一堂,同台演出,互动交流;台湾艺术教育名家来厦门讲学授课,培训骨干。双方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深入交流,务实合作,携手展望两岸艺术教育的创新趋势与发展前景。
(四)文化惠民,好戏连台。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广东省木偶艺术剧院有限公司和台湾纸风车剧团等两岸知名演出团体多部少儿题材经典剧目的精彩呈现,将成为艺术节的一大亮点,也会受到观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欢迎和喜爱;歌仔戏、高甲戏、采茶戏、儿童剧、木偶剧,以及音乐舞蹈和民歌民谣等多门类、多剧种的惠民演出,能满足市民个性化的文化需求,让广大群众共享两岸交流和文化发展带来的实惠和快乐。
(五)两岸合作,再谱新曲。继2009年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两岸合作演出歌仔戏《蝴蝶之恋》,实现两岸戏曲合作的破冰之旅之后,两岸再度合作演出的歌仔戏《龙九》和两岸艺术家共同创作的高甲戏《大稻埕》将献演本届艺术节,展示交流新成果,开启合作新里程。同时,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将与台湾明华园戏剧团签订合作备忘录,建立双方合作的长效机制,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朝阳整理)
为了更美好的明天
厦门市台湾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吴慧颖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如何在艺术教育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促进青少年传承和发展民族艺术,这是两岸共同关注的当代话题。由中华文化联谊会、厦门市人民政府和福建省文化厅共同举办的“金桥·2015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将主题聚焦于“青少年与传统艺术”。
从10月16日至20日为期5天的艺术节活动精彩纷呈。
来自海峡两岸的优秀表演团队台湾纸风车剧团、上海中国福利会儿童剧院和广东省木偶艺术剧院等两岸知名院团将带来多部精彩剧目,集中亮相的儿童剧《纸风车幻想曲》、《白马飞飞》和木偶剧《哪吒》、《三只小猪》,将让厦门的孩子们惊喜连连。10月17日至21日在厦门市美术馆举办的“两岸青少年艺术教育图片展”将以300多张生动的照片,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近年来两岸艺术教育的丰硕成果。来自台湾和厦门的9所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将带来活泼有趣的“两岸青少年艺术展演”:台湾桃园新埔国小和台南后壁国中均是台湾学生创意偶戏比赛的优胜团队,高雄茂林国小的鲁凯族歌谣优美动听,金门贤安国小的《公背婆》妙趣横生,厦门的民立小学、何厝小学、滨东小学和思明区艺术幼儿园、西林幼儿园带来的高甲折子戏、答嘴鼓、歌舞、童谣等节目富有闽南特色。为进一步推动艺术教育实践的普及,本届艺术节特地举办“艺术教育种子教师培育课程”,邀请台湾长期从事艺术教育的资深教师为厦门的中小学教师现场教学。为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内涵,艺术节邀请上海、广东、福州、厦门和台湾的学者专家,就“青少年与传统艺术”议题举办学术研讨会,传递彼此在艺术教育与推广领域的发展经验。为拓展艺术节影响力,让两岸交流成果惠及更多民众,艺术节还安排深入到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何厝小学、民立小学和厦门市文化艺术中心西广场等学校和社区进行多场演出。
本届艺术节两岸艺术家还将向观众奉上共同合作的最新力作:台湾明华园黄字戏剧团和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合作演出的歌仔戏《龙九》,以及厦门金莲升高甲剧团与台湾艺术家合作创作的《大稻埕》。同时举办“两岸艺术合作座谈会”,邀请两岸专家学者探讨近年来艺术合作的经验与得失,探索两岸艺术进一步合作的前景。此外,台湾荣兴客家采茶剧团、台中市阿比百乐团和台南安平文教基金会也将带来精彩节目。
丰富多彩的活动将为金秋的厦门带来满满的欢乐和感动,两岸青少年的广泛参与,将为已经12届的“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注入更多青春的活力。希望通过学校教育、图片展览、两岸优秀剧目展演、艺术教育师资培训和研讨座谈等活动,进一步扩大交流领域,深化交流内涵,共同研讨传统艺术的推广与普及,增强中华文化在两岸青少年群体的影响力,携手推动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发展与创新。
如旭日之初升,青少年是未来的希望,艺术教育关乎民族文化传承和国民艺术素质。将艺术的种子播撒进孩子们的心田,让中华文化融入两岸青少年的血脉之中,为孩子们插上梦想的翅膀。“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期待海峡两岸艺术教育的明天更美好!
携手共创双赢
高雄茂林小学鲁凯歌谣队
台湾艺术大学教授 石光生
很高兴今年的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将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少年的艺术教育,以“青少年与传统艺术”为主题,配套了艺术展演、图片展、研讨会,以及艺术教育种子教师培育课程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台湾应邀参加艺术节的学校,是近几年在艺术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在各种比赛中获奖的学校,相信通过交流,可以汲取经验,共同促进两岸青少年艺术教育的发展。
台湾的戏剧教育,包含传统戏曲与现代戏剧。传统戏曲如源自福建的皮影戏、傀儡戏、布袋戏、南管戏、高甲戏、歌仔戏等,最贴近民间信仰生活。它们和来自北京的京剧、河南的豫剧、广东的粤剧,以及各专业与民间话剧社团,长年肩负推广社会教化功能。教育体制内的戏剧教育,始自高校戏剧系,也是传统与现代并进,培育表演艺术所需的各式人才。例如,李安与侯孝贤都是台湾艺术大学影剧科早年培育出来的顶级大师。高校的戏剧教育除了戏剧专业科系外,外文系与中文系,以及学生话剧、戏曲社团也是学生认识实践戏剧的重要管道。同时借由话剧比赛刺激、促进交流与提升成效。
自20多年前开始,透过文化与教育体系向下扎根,现代与传统剧团纷纷进入校园进行推广,从高校、中学深入到小学,各级学校大多成立各式戏剧社,学生在校园内即可观赏多样的戏剧表演。地方教育局与文化局举办话剧与戏曲竞演,各剧团的著名演员应聘至各级校园内教学,提高剧社表演水平。10多年前更逐年完成中学、小学与高中艺术教育的教科书,所有学生都要学习戏剧课程。10年前台湾艺术教育馆展开全台学生创意偶戏比赛,提供推广验收学习成果与交流的平台,今年加入话剧与传统戏曲,戏剧教育已全面完整联机。为鼓励各级学校参赛,常态举办戏剧教师培育研习,聘请专业剧团教师与大学戏剧系教授,开设编剧、制偶、操偶、表演、舞美等实务课程,协助有志参赛的各级教师具备实务技能,这样的研习对戏剧教育确实帮助匪浅。
海峡两岸戏剧教育各领风骚数十年,期待进一步相互学习,携手共创双赢。
“薪火相传—两岸青少年艺术教育图片展”前言
梓 宣
中华传统文化凝聚了民族的道德传统和文化创造力,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更是两岸艺术教育的核心内涵。
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中提到“加大戏曲普及和宣传,加强学校戏曲通识教育,结合学校教育实际,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戏曲内容的教育教学”,明确指出将传统艺术纳入学校教育体系的必要性。如何进一步推广艺术教育,深化传统艺术的影响力,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融入当前的艺术教育体系之中,加深两岸年轻一代对民族文化的认识与认同,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的人文素养,是目前两岸共同关注的议题与努力方向。
此次“薪火相传——两岸青少年艺术教育图片展”力图展现两岸的艺术教育发展现状,集结了厦门和台湾的文教机构、艺术院团、中小学、幼儿园等单位积极推广艺术教育、传承传统艺术、开展两岸艺术交流的丰硕成果,包括艺术展演、艺术教育、学术研讨、品牌项目及师资培训等内容。两岸艺术教育发展各有侧重、各有所长,期待日后能继续开展更多元、深入的交流与合作,携手推进海峡两岸艺术教育的发展,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盈盈一水间,悠悠两岸情。近年来,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日益深化,透过积极、开放的互动与对话,我们体会到两岸之间的血脉相连,闽台民间艺术同根同源的历史脉络。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复兴的希望,期待艺术的种子在年青一代的心中生根、开花,将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源自:中国文化报